PROFESSIONAL   CENTER

BEIJING & 北京

M&C妙集(亚太区总部)设计助利商业革新

品牌专线 | 010_59009033/59009033/59009033

中国北京市朝阳区恒惠西路建外SOHO西区14号楼 100000
http://www.miaojibrand.com

570592174@qq.com(人力资源)

设计咨询 QQ:570592174


Copyright 2017 M&C BRAND

SUBSCRIBE & 留言

CONTACT & 联系

BACK

News> 【CDS一人一说】美妙集聚——刘春田设计专访

 关于设计行业

从您的角度看,现在的设计环境与最初进入设计行业时对比,有什么改变不,客户对于设计的认知,目前是处于什么状态呢?
“大而糙,小而美”的改变,节流时代的到来,更多的是注重人均产值。这是妙集的经营理念,营销,品牌,体验,交互,IP ····当这些字眼在市场反复教化时,客户对设计的认知是往好的是趋势发展的,尤其是当千禧一代成为消费主流时,他们的主张“语言”,更加多变。
同时因为互联网的普及,使得信息来源更加便捷。客户作为非设计行业的人,也可以较为轻易接触到世界一流的设计。进而改变了客户选择设计合作伙伴的标准,与自身品牌定位的吻合与美学修养的共鸣,成为合作的先决条件。而大多改变了以往只看重规模、知名度等外在的表象,更直接一些说就是“套路少一些,真诚多一些”。

您所提出的“设计助利品牌革新”,那应该如何“革新”呢?
和我们具体聊聊这一观点吧。 “革新“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,首先是作为设计师个体存在的层面,设计经验的惯性思维是用来被颠覆的,每个客户都应该以崭新的思维和不同的视角去深度审视,简单一句话就是“革新精神即为匠心”。但绝非是流水线类的工匠。
其次从公司的层面上去讲,“革新”更多的是从经营模式、盈利创新等方面去思考的。设计价值的体现,绝非局限于美学范畴,而是能够将产品、市场、营销、设计等整个链条的完整思考。而基于此的设计思考才是更具价值的,同样对于品牌本身也是更有帮助的。

设计的工作会与不同行业接触,了解不同行业的人他们的生活和状态,那这么多年设计生涯,您觉得它给予了您什么呢?
从接触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(客户)那一刻你就在时刻跨界,以设计思维为切入点,从有态度地解析每一个痛点,找到更加高效解决项目的方法,到最后有完整成效的品牌输出。每次跨界,从循规蹈矩的蚕茧里破壳而出。态度,方法,高效,这些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给予的福报。2015自主研发的电商品牌芬克青蛙成立,以及近来很多伙伴的信赖,愿意妙集以设计入股份的形式加入 ,这让我们意识到设计价值在更多元的方式呈现,也更加坚定了我个人的设计之路。
 
关于团队和作品
 
和我们讲讲您与“妙集”的故事吧。
美妙集聚,“妙集”是由4位合伙人组成的。我们从2011年到现在五年的时间里团队从4个人成长为现在近50人的团队,并在2013年成立了妙集沈阳的分公司,今年成立妙集青岛分公司,并设立了海外意大利的办事处。发展的速度应该说还是比较快的,但我们也在时刻提醒自己,妙集的定位是小而美,一定要严格控制住团队的规模。
这些年对于我个人而言弥足珍贵的是,作为合伙人我们的初心不改。当然也会一直在设计的这条路上走下去,也希望妙集合伙人的这种DNA可以散播出去,不断的复制、成长,直至成为参天大树。
 
从设计师到管理者的角色,您在管理和培训团队上有什么心得,如何培养团队文化呢?
角色的转变很痛苦,特别是新人设计师即需要给予新人,同时看着设计师不开窍干着急状况也是常有的事。因为每个人的工作方法不一,包括思维习惯也是迥异的,而我们作为管理者如何去呵护设计师的风格个性,又能够使得他们在设计的道路中不要跑偏。确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,但每次看到设计师们的进步,哪怕是微小的进步,让我感觉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,都是有回报的。
另外因为自己是设计师出身,自由轻松的工作环境是我们非常看重的,包括妙集的咖啡文化和台球文化,已经快成为除设计之外每一个设计师的必修课了。

设计师成在不同的阶段对于设计的理解不一样,标准也不一样,您觉得“好的设计”有标准吗?是什么标准呢?“好的设计”有没有标准?
美与丑,粗与细 或者简洁与大气,或许某某大师能给标准。就我个人理解:设计本身就是一道论述题,角度切点不一,观点解答也不一,正是这种的自由度才更加妙不可言,公式式的解答略显无趣。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设计亦是如此,问题的前期你是能写出《哈姆雷特》的李尔王。 比其说好的标准,我更想说的是设计师的职能标准,想想是否设身处地考虑了品牌个性,而非全是个人色彩。在你构思动手的那个一刻起,企业形象便瞬间定格,其过程如仪式般神圣,好不好上帝知道。
 
作品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,两者都很关键,您是如何使二者到达一个合适,平衡的位置呢?
这个问题有点难,平衡一把10厘米的尺,它们55开或者46···?就精度而言有点难。不过现在有很多冒险创新精神的客户,他们愿意花高价钱买与众不同的设计作品,希望设计是能够通过独树一帜对他们的产品进行艺术和商业的诠释。正是他们的诉求很多设计师能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我,客户买你的设计也是这二者,不需要牺牲两者之间的任何之一,否则设计也会变得了无生趣,非要有个定术,就我而言,如果把商业与艺术比喻一门绝世功夫,艺术为内功心法,休养治心。而商业则为招式,蓄锐治世。二者缺一不可,没法衡量,它们是一个自然体,何必这么学术解刨!
 
关于生活

一个创意的迸发,通常是由于生活中所见所听所闻的积累,您平时如何汲取养分的呢?
“此世界,已过滤”—— 信息的扑面而来应接不假。电影,旅行,书籍,歌曲,美食,人际交往等等都是灵感来源,你所见所听所闻不知不觉在你大脑中生根。关键是记录这些有意思的信息,正反二次推敲,时间久了自然会发酵派上用场,在工作时,你也会发现,有些项目做的真的很来感。心理学家教授乔丹.彼得森所说:“这个房间潜藏着无限信息;而你走进来处理加工信息时,实际上只看到那些直接对你有用的部分,你不知道的东西,所未探及的领域无处不在。
 
工作之余,您喜欢做什么事,有什么爱好呢?
书法、电影、台球、炉石
 
随着创新性行业的发展,设计行业的人才涌入, 您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到新人设计师呢?
Just do it
 
请为我们推荐一些书或电影吧。
BBC:DESIGN FOR LIFE
到我这里就停止了